宏观经济-解读中央存量房贷重磅表态(三)
发布时间:2023-07-17 观看人数:31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上半年的财务统计数据,并回答了记者关于上半年经济复苏、物价、金融支持、人民币汇率、房地产金融等热点问题的提问,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
趋势研究判断:存量房贷利率是否会下调,下一步该怎么看?
央行对股票抵押贷款信号的释放和声明进行了分析。事实上,从这个角度来看,理性和冷静的群体应该认为股票抵押贷款的下调并不像许多媒体所说的那么容易和简单,是吗?
事实上,下一次存量抵押贷款利率能否调整,央妈的态度确实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
那关键是什么?
从现实出发,还是要看银行和市场的利益博弈。
商业银行是为了赚钱,他们最关心的是利差,银行压力很大:一方面是居民提前还款,另一方面是居民超额存款。
看看这种姿态,提前还贷的浪潮已经形成。
除抵押贷款下降外,其他特别是经营贷款迅速上升,这是:
房贷置换。
提前还款和房贷置换,直接原因是存量房贷利率过高。
为什么2023年连续几轮降息,不仅仅是为了刺激买房,还因为银行有点无法承受存贷款的利差。
因此,希望银行放弃已经到了嘴里,质量最好,基本不会逾期的高利率抵押贷款?
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银行也没有任何主动权去做这件事。
上令下效,如臂使指,高效到位,现实中有可能吗?更何况央妈的态度也是允许的,而不是明确的要求?
另一方面,从经济关系的角度来看,银行对市场和人民来说也是一个绝对强大的立场。在利益主体和松散的个人市场集合之间,可以有平等的讨论和谈判空间吗?
从经济现实和利益逻辑的角度来看,短期内,各级银行没有理由和动力降低存量抵押贷款利率。不排除提前偿还贷款。非常规抵押贷款置换的浪潮继续,形势被迫调整,或者国家意志和行政态度更加强硬。然而,从目前的角度来看,银行一定不愿意吐出他们已经吃过的肉。
这一趋势分析的观点,可能会使许多原本认为自己的抵押贷款利率很快就会被降低,感到失望和不舒服。
但是,经济社会,虚假和不切实际的期望,毫无意义。
即使是2009年那一轮存量房贷降息,也是如此:
2008-2009年的模式是,大多数基准利率从8.5折转变为基准利率的7折。
但是!并非所有地区、所有银行、所有购房者都会提供额外的折扣。
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国有银行。(行政+窗口指导)
例如,一些银行要求相对较高的贷款金额,例如,一些银行要求贷款数量,例如,一些银行要求贷款时间,例如,一些银行要求没有违约等
此外,还筛选了买家自身的情况。最后,一些城市打折,一些买家打折,但一些城市、一些买家和一些银行没有打折。
以史为鉴,学习经验,更何况2023年的房贷总额与2009年相比,早已不同。
这样一场复杂的宏观经济博弈,这样一场地位悬殊的利益博弈,凭什么,能让普通人受益?
话虽扎心,胜于真理。
一般人,怎样看清主线,把握本质,结合自己,引导行动?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存量抵押贷款下调的利好,是否意味着希望渺茫,难以实现?
另外,还有一条主线要看清楚。
银行这一机构的特点,是本身无法创造任何经济增量,保证生存与发展,还是要吃利差,即钱生钱的游戏。
这一特点,决定了银行在经济循环中,必然是一个被动的角色。
有些事情,不愿意做,没有动力去做,没关系,利差平衡点的变化,利益风险的考验,不想做的事情,也一定不能做。
希望银行有动力降低存量抵押贷款利率,有两个关键临界点:
一是提前偿还和置换抵押贷款的金额超过了居民抵押贷款的余额。许多理性的金融自媒体已经做了详细的分析,这是非常可靠的
另一个是强有力的行政意志政策推进。虽然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但归根结底,中国的经济管理、国家态度和顶层设计规划是决定许多关键趋势的关键因素。没有人反驳,是吗?
目前的情况是,两个临界点,基本上都没有到达,或者程度不够。
现在还不够,不代表以后还不够,谁先出现,更是说不清楚。
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不大,长期可以期待,不要过早高兴。
所以,对于普通个人和家庭来说,面对存量房贷,目前最好的策略和理性态度是什么?
“支持和鼓励”不是红头文件。是银行做出选择的时候了。把希望寄托在反人类和利益对立的方向上是不现实的。
因此,看清主线,把握本质。目前,面对股票抵押贷款,最好的策略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还款,尽可能多地偿还。如果你没有条件,你应该赚很多钱,如果你存钱,你应该提前还款。
如果没有买房,如果没有必要,也可以持有货币等,诚实地把钱存入银行,适当合理地减少消费欲望,控制不必要的消费冲动。
这一选择符合利益博弈的主线:
假如提前还款持续,银行总有一天要主动减少存量房贷,那么对老百姓和市场都有好处;
假如存款继续增加,那么银行的利息成本就会继续增加,一些调整和让步,也就是总有一天不能做。
大家看明白了吧,这就是松散的经济环境,市场,还有经济个体,和银行主体之间的不均衡利益博弈。
存量房贷利率能不能下调,和什么大道理没什么关系,纯粹就是生意而已。
就这么简单粗暴,直白易懂。
从站在老百姓和市场角度出发,银行能不能赚钱,讲多少大道理,谁听?
存量房贷大调整,对于银行来说,可能确实利益,收益等于被蒸发了一大截,银行确实属于吃亏的。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利好和福利。
这个世界上,任何只能赚而亏不起的生意,都是不可能永远存在的,不愿意真金白银让利出来,利好百姓的生意,更是没有什么想象力。
利好和福利,识相就主动点,不识相,那么市场和环境自然会去争取的。
银行主场,店大欺客,但是形势变化,现在的老百姓,是有自己的选择和优势策略的。
跟不上时代,跟不上变化,那么,就要等着现实教育,趋势毒打。